︿
Top

Search...

Translate

總網頁瀏覽量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2020年7月19日 星期日

模型製作流程--- 二. 假組與製作規劃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接下來要進行的是套件的假組與製作規劃,「」的換句話說就是「非真」,因此「假組」的意思就是不是真的將模型穩固的組合起來,而是簡單將外形大略組合就好就好。這個步驟個人認為是能夠抓到整體的感覺並決定接下來的製作方向,並思考各細節有哪些部位在製作時需要注意或是修改等等,以下本文將會解說清楚。



文章索引

模型製作流程圖

1. 本步驟簡介
2. 本文使用的工具
3. 零件假組需求判斷
4. 零件剪下與修湯口
5. 白化處理
6. 卡榫修改
7. 假組完成
8. 製作規劃整理
9. 正確拆解零件的方法

image/svg+xml 2222sssjjj模型 dds 分件設計與實作 無縫處理 模型製作流程 模型製作流程圖 點擊圖中區塊可連結到各工序的介紹頁面 假組與製作規劃 套件開盒與檢查 遮蓋技巧 改造相關 刻線 零件銳化 造型修整 偷膠填補 表面處理 底漆與上色前檢查 噴漆上色 墨線與補色 貼紙 透明漆 最後組合 回到流程簡介 >

1. 本步驟簡介

    事前計畫對於任何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步驟,當然模型製作也是如此。這篇主要將會介紹假組技巧製作規畫的注意事項。雖然都是較為基本的東西,但我認為這一步驟對整體作品的製作方向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在作品完成之前,假組是最能夠確認套件整體狀況的方法,於此基礎進行製作設計較不容易失去一體感,除此之外還可確認各個部位每個零件的處理方法(範例連結)。在開始處理套件之前若能完全掌握資訊,後續製作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2. 本文所使用的工具

     本文主要使用到的工具如下圖: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 本文主要使用的工具主要有:斜口鉗、筆刀、鑷子、淺盤與拆件器等。

斜口鉗:目前現役兩把斜口鉗,分別是神之手SPN-120和田宮74035。一般操作時就會用到兩把,74035用在一次剪,SPN-120只用在二次剪,這樣能夠降低SPN-120的磨損。

筆刀:模型常用的筆刀,個人是偏愛OLFA的刀片,非常鋒利且容易取得。刃角則是30度和45度兩種,30度適合用刀鋒做較精細的切割,而45度則是在切削方面更為順手,各有長處。

鑷子:無論在哪個製作步驟,鑷子都是最好的幫手,本步驟主要是使用在拿持零件方面。

淺盤:用來收集剪下未組裝的零件與塑膠碎屑,除了防止零件掉落之外也便於整理。圖中的金屬鐵盤在大創即可購得。

拆件器:拆件器具有較為圓滑的刃口,比起筆刀在拆開假組零件時可有效減少零件邊緣的損傷。


3. 零件假組需求判斷

    假組素組其中一個差別就是不一定所有零件都需要組裝。若零件為一次性卡榫(即卡入後無法拆開);或者零件過於脆弱,在拆裝時會有斷裂風險。這樣的情況最好放棄組裝,以下簡單舉例: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 這個腳底零件是典型的不可假組的例子。由於是塞入且有三根樁固定,裝上後將會難以拆下,直接放棄假組比較好。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 角狀零件也是需要注意的地方,左邊的零件比較粗,假組時會裝上,而右邊這種纖細的零件可能就會放棄假組,以免拆裝時用斷。

   雖然假組的目的是模擬完工時的狀態,零件能裝上就要盡量裝上。但零件的強度拆解難易度還是要列入考量,不要勉強裝上以免搞壞零件。



4.零件剪下與修湯口

       雖然只是簡單的步驟,但零件的形狀的不同各有處理方式,而不當的取下零件會造成湯口白化甚至零件損傷(零件框架請參考上篇的介紹)。以下介紹各種湯口的處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 離零件至少1mm以上的地方切斷注料口,通常用比較不銳利的斜口鉗即可。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5 剪下來的零件如圖,保持一段殘料進行二次剪。二次剪目的是為了避免直接平剪湯口,這樣容易白化。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6 接著對留下的殘料進行二次剪,這時用神之手SPN-120等較銳利的斜口鉗進行。修剪時要注意刀刃的位置,可別把湯口之外的地方削掉。當然沒有好的鉗子使用銳利筆刀修掉湯口也可,但會多花些時間。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7 用SPN-120二次剪留下的湯口,非常整齊。之後會再用打磨的方式完全磨掉剩餘的殘料。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8 像是這種非平面零件,一次剪後就需要用筆刀修,用斜口鉗二次剪會無法剪乾淨。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9 小心用筆刀修掉湯口,由於零件不是完全平面,下刀時要注意別削到湯口旁邊的表面。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0 這種曲面也是採用一段剪後筆刀直接削除的方式處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1 削除時也是要注意刀刃的方向,小心不要削到手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2 經過小心修整的零件,基本上只要留微凸起就好,不要削成下凹狀。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3 鳳王尾翼的湯口需要盡量削去,零件才不會被湯口卡住妨礙可動性。
 
    最後再次提醒雖然只是假組,湯口的部分還是不要留下過多殘料,除了妨礙組合密度,也可能刮傷其他零件。每個零件都仔細處理才能更達到假組的效果。


5.白化處理

    湯口白化可以說是素組派在剪下零件時最不想看到的狀況之一,雖然本次製作預計全機上色,不會受到湯口白化的影響。但這裡會還是會解說湯口白化的原因與解決的方法: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4 當塑膠受到超過耐受性的外力彎折後就會產生白化的狀況。這也常見於鋼普拉關節零件。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5 將白化處切開,可發現白化不限表面,整體零件都受到影響。

    由以上兩圖可見白化的成因就是因為對塑膠施加外力造成的結果,那為什麼在湯口修剪時也會有這種現象產生呢,原因竟然是跟修剪湯口的工具銳利度有很大的關係,以下圖解: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6 湯口白化原因示意圖

    由此可知可得知使用足夠銳利的刀具來修湯口是避免白化的最佳手段,但是說實在這並不能完全避免白化的發生。除了可能有超過刀具能夠處裡的更高硬度的塑膠之外(例如透明件),操作中有不當施力也可能造成零件白化。除了塗裝遮蓋掉,這裡也會提供簡單的補救方法: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7 這是一個明顯的湯口白化,可以發現切口周圍塑膠變形的現象。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8 由於是塑膠變形導致白化的發生,反向思考若將塑膠整理成為變形之前的狀況會如何?這裡個人使用指甲將湯口刮過一次,將變形的塑膠壓平。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19 若沒有指甲,使用前端較鈍的鑷子刮平湯口也可以有相同效果。但切忌使用過度尖銳的物品,否則會刮壞零件表面。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0 經過簡單處理可發現白化痕跡大幅改善,但缺點是會留下一些刮痕,簡單以砂紙輕磨即可消除。

   湯口白化雖然對於全塗裝派來說比較沒有造成問題,但是在不需要塗裝的透明零件還是有遇到白化的的可能,此時無法以上色來遮蓋。因此若要塗裝的玩家在處理透明零件時還是得避免白化。



6. 卡榫修改

    部分零件在設計時為了追求穩固會將卡榫設計得很,會導致後續拆裝零件非常困難,甚至會因為拆開時過度施力造成零件損壞,因此會將卡榫進行簡單的修改。但這種修改也不是每個卡榫都要處理。以下簡單介紹: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1 這是不能進行修剪的卡榫,除了在完成時會外露之外,其具有關節性質更是不能修改,以免影響外觀和穩定性。所以在進行此操作時務必仔細檢查清楚再下手。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2 這是一個較大的左右夾組零件,為了穩定零件的組裝,可能會設計較粗的卡榫來組合。實際上在拆裝時也不容易拆解。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3 因此在中央的卡榫中利用斜口鉗直接斜剪來修改卡榫。為何是用斜剪而不是直接剪短呢呢?因為相對於將卡榫剪短,斜剪能夠保持卡榫的定位功能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卡榫摩擦力,讓這個零件更容易拆開。

    卡榫修改對於難以拆裝的零件是簡單好用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也一個破壞性的修改,在動手之前務需仔細觀察零件,以免造成不容易修復的損傷。另外這個步驟是針對假組的處理,個人認為只是要素組不再拆開的玩家可以不用做此步驟。



7. 假組完成

   假組完成後,接著就是把玩模型的最佳時機,也藉把玩的機會對於模型整體有近一步的了解。並且可以設計製作計畫,確保在後續製作中能夠記得此時的靈感。以下是假組的完成照,個人也會分享我對這組套件的看法。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4 首先先依照說明書將合體前的鳳王、獸王與劍王組合完成。外型的還原程度非常高,而且該有的可動處都有,應該是目前對於絕對無敵動畫外型完成度最高的模型。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5 鳳王的背部。雖然分色不太完善,但是細節還不錯。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6 獸王的正面。零件的密合程度非常好,獸口甚至可以重現張合。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7 獸王的背面。雖然仍有分色不足的問題,但我還蠻滿意的。另外由於造型限制,為了能將獸王的腳在合體時能夠收入雷神王的小腿,原本的腳做得非常小,好在套件內有附「外型重視」的零件,裝上之後讓整體比例有大幅改善。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8 劍王正面。劍王外型雖然不大,但是整體的可動關節蠻豐富的,外型也很帥氣。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29 劍王背面。背後的細節就沒有這麼多了,但應可透過上色來改善。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0 雷神王合體後正面。造型還原程度讓我非常滿意,但是細節就有待改進了。另外部分的關節強度不足,在把玩時需要小心,否則就會發生慘劇。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1 雷神王背面。翅膀的造型非常漂亮,只要上色並用墨線強調輪廓,就會有不錯的完成度。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2 爆龍王人型正面。造型上跟雷神王比起來就不是那麼令人滿意了,除了分色極少之外,零件接縫是又多又大,後面需要不少的處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3 暴龍王背面。相較於雷神王造型較簡樸,翅膀的造型還不錯但需大幅修整。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4 不知道是否配合變形需求,這個大腿的可動是我看過最詭異的,看來這型態就只能當作神像站著就好。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5 相較於令人不太滿意的人型爆龍王,龍型態就還不錯。翅膀夠大而且整體造型還原度非常好,還附了簡單好用的支架可呈現飛翔狀態。之後完工後擺設可能會以這型態為主。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6 神聖雷神王正面。說實在真的蠻帥氣的,整體外型變得較為粗壯,翅膀全開也頗有分量。可惜殘料太多有點可惜,目前完成後暫時不考慮用這模式擺設。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7 神聖雷神王背面。換了暴龍王的翅膀,ˊ整體感覺跟雷神王看起來就有很大不同。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8 雷神王騎乘暴龍王正面。這個模樣是在合體成神聖雷神王中展現的狀態,沒有在其他地方出現過。但是這兩組套件倒是把這個狀態當作主打造型,還附了專屬支架能讓雷神王能夠穩穩站立在爆龍王背上。這是目前個人最喜歡的展示狀態,之後完成的狀態會以這樣來擺放。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39 騎乘狀態背面。可惜的是背面看起來雷神王沒辦法好好踏在龍型爆龍王身上,得依賴支架才能穩固,這會是之後的一個修改重點。

    這兩組套件個人認為在市面上所有絕對無敵相關產品中是最還原動畫中造型的,即使最被嫌棄的合體會大量剩餘料件我覺得是沒辦法的事,畢竟一開始的機體設定本來就沒辦法合理的做出合體。倒是整個關節的結構與塑膠用料相較Bandai 來說有很多進步的空間,希望這系列未來能越來越好。



8.製作規劃整理

      在假組完成之後,除了把握機會把玩之外,最重要的是規劃後續製作。個人習慣在把玩時一邊了解套件本身的可動性與各零件狀況等等。以下會舉幾個例子: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0 這次製作我認為要進行較大幅度的修改就是翅膀部分,有疑似成型不全與零件斷差等問題,需要多處修正。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1 這是爆龍王龍形的後腳,假組後能發現朝上的部分有大片外露, 必須要上色處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2 爆龍王此處關節件在龍形是會整個露出來,這個關節件是需要上色的。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3 爆龍王的後腳內側會大幅外露,內部塗白色也有點奇怪,應該會改色處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4 雷神王的盾牌後面除了大幅外露之外,藍色的固定樁與黃色零件也是對比強烈,勢必要改色處理。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5 雷神王的大腿是無縫處裡比較複雜的部份,經由假組可觀察整體情況。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6 雷神王的小腿則是有需要做無縫的的地方與獸王變身留下來的縫隙,假組後可確認各接縫需要無縫與否。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7 爆龍王身體與翅膀接合的關節是個人認為需要注意的地方。由於翅膀很重,把玩時會發現與身體對接的白色零件會經常鬆脫。但是經過假組各型態後發現這個零件不會因變形取下,所以可以考慮直接黏死。
   
    以上例子顯示假組的重要性,若沒有經過假組這些地方在製作時不容易注意到。個人會將這些內容直接寫在說明書上,提醒之後製作時要注意。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8 製作規劃通常都會直接以紅筆標在說明書上,這樣在製作時會一目瞭然。當然很多人是會保存收藏說明書,可以寫在其他地方。

    假組後雖說可以大膽地把玩套件,但是操作時還是要小心,並且對於各關節的活動要適當,避免還沒開始正式處理零件就損壞了。


9. 零件拆解

   假組結束製作規劃完成後,將零件拆解的步驟也是不可少的。此時需要依照組裝的順序反向拆解,尤其夾組零件更要小心處理。而拆解步驟可以說是必定會損傷零件,如何能夠讓拆解的傷害降到最少有幾個原則與方法,以下介紹: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49 零件若需要無縫,可由需要處理的接縫拆解,即使有損傷也便於修復。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50 每個零件都有不同的外露方向,為了美觀最好從比較不顯眼的地方拆解為佳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51 若無專門工具,其實以筆刀就可以進行拆件。將筆刀插入零件的接縫中,然後旋轉即可將兩個零件分開。惟操作時必須控制力道,施力過大會嚴重損壞零件的接縫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52 若有拆件器這個簡單的工具即可在對零件損傷較小的情況下拆解。拆件器是具有圓鈍刀頭的工具。可以利用像是筆刀利用插入並旋轉的方式拆開零件,但是其圓鈍的刀頭對零件損傷較小,且用起來還蠻順手的。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53 將零件撬開到一定的空隙之後就可以以手直接拆開了,此時要特別注意施力的方向,方向不正確會造成卡榫彎折等零件破損的狀況。

Image description not provided
Fig.54 雖然拆解必定會損傷零件,但是由上可見用拆件器拆開零件所造成的損害還是比較小的。
    
    在零件拆解完後務必小心保存,個人是習慣用夾鏈袋封存零件以免地板精靈作祟。

本篇就介紹到此,若有疑問歡迎發問或指教,感謝各位的觀看!


0 Comments:

張貼留言